仇晓兰-尊龙登录

当前位置:尊龙登录 >> 研究队伍
   

研究员

  • 姓名: 仇晓兰
  • 性别: 女
  • 职称: 研究员
  • 职务: 研究室副主任
  • 学历: 研究生
  • 电话: 0512-68936907
  • 传真: 0512-69836917
  • 电子邮件: qiuxl@aircas.ac.cn
  • 通讯地址: 苏州园区 203-11
    简  历:
  •     仇晓兰,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,研究员。研究方向为合成孔径雷达(sar)成像处理,重点开展高分宽幅星载sar成像处理、sar微波视觉三维成像、sar图像解译分析等方面研究。先后主持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课题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课题/优青青年基金/青年基金、国家重点领域科技项目等10余项,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,参与出版专著3部,申请软件著作权10余项、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7项。
    工作经历:
    2020.01-至今        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苏州研究院    研究员
    2018.07-至今        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研究员
    2011.12-2018.06     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副研究员
    2009.07-2011.12     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助理研究员
    社会任职:
    研究方向:
  •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处理

   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:
  • (1)基于微波视觉的sar三维成像理论与方法  负责人  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项目课题 2020.01—2024.12

    (2)跨波段相参sar成像理论与成像分辨率倍增方法  负责人 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  2019.09—2024.08

    (3)xxxx建筑布局重建机理与方法  负责人  国家任务  2022.08—2026.8

    (4)远距离大场景xxxx快速三维建模  负责人  国家任务  2022.10—2024.10

    代表论著:
  • (1)学术论文

    [1]zekun jiao, xiaolan qiu, shuhang dong,et al,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geometrical regularized sar tomography, 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, 2023,201:174-192 (sci)

    [2]jiankun chen, xiaolan qiu*, chibiao ding, yirong wu: cvcmff net: complex-valued convolutional and multifeature fusion network for building semantic segmentation of insar images. ieee trans. geosci. remote. sens. 60: 1-14 (2022). (sci)

    [3]shengren niu, xiaolan qiu, bin lei, chibiao ding, kun fu: parameter extraction based on deep neural network for sar target simulation. ieee trans. geosci. remote. sens. 58(7): 4901-4914 (2020) (sci)

    [4]仇晓兰, 焦泽坤, 杨振礼, 等. 微波视觉三维sar关键技术及实验系统初步进展[j]. 雷达学报, 2022, 11(1): 1–19. doi:  10.12000/jr22027:

    [5]仇晓兰, 焦泽坤, 彭凌霄, 等. sarmv3d-1.0: sar微波视觉三维成像数据集[j]. 雷达学报, 2021, 10(4): 485–498. doi:  10.12000/jr21112

    (2)专著

    [1]xiaolan qiu, chibiao ding, donghui hu,《bistatic sar data processing algorithm》,wiley出版社,2013年

    [2]仇晓兰,丁赤飚,胡东辉,《双站sar成像处理技术》,科学出版社,2010年

    [3]谷秀昌、付琨、仇晓兰,《sar图像判读解译基础》,科学出版社,2017年

    获奖及荣誉:
  • (1)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,2022年

    (2)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(序6),2019年

    (3)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(序3),2018年

    (4)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(序9),2016年

    (5)中国科学院王宽诚优秀女科学家专项资助,2010年

 
网站地图